青榮城鐵威海兩大交通樞紐初露芳容
發布時間:[2014-10-29] 查看次數:5080
概要:昨天上午,位于站前路西、華夏路南的青榮城際鐵路威海站交通樞紐項目現場看到,雖已過霜降時節,但站前廣場上栽植的各色花木仍生氣勃勃;不遠處的客運綜合樓現已結束了玻璃設備,施工人員正在對已設備好的電梯進行調試…… 兩大交通樞紐初露芳容 ——看望威海站和威海北站交通樞紐 跟著青榮城際鐵路進入聯調聯試時期,其配套項目——威海站交通樞紐和威海北站交通樞紐風姿初顯,將構筑起全市新的交通體系。 昨天,前往威海站交通樞紐和威海北站交通樞紐締造現場,聚集締造亮點、感觸樞紐魅力。 ■看望 威海站交通樞紐: 多種交通工具零換乘 昨天上午,記者在位于站前路西、華夏路南的青榮城際鐵路威海站交通樞紐項目現場看到,雖已過霜降時節,但站前廣場上栽植的各色花木仍生氣勃勃;不遠處的客運綜合樓現已結束了玻璃設備,施工人員正在對已設備好的電梯進行調試…… “當前,一期已挨近尾聲!笔谐鞘虚_發投資有限公司威海站交通樞紐項目經理畢明潔介紹說,威海站交通樞紐項目一期自2013年5月份開工締造,施工內容主要包括站前廣場和客運綜合樓。到當前,已根本結束站前廣場美化施工、站前廣場室內室外裝修施工、疏站路程施工,結束客運綜合樓室外幕墻施工總量的80%。 在站前廣場看到,在已根本締造結束的威海站交通樞紐一期的西側,一座如廊帶般的白色建筑物巍然矗立!斑@便是青榮城際鐵路威海站的站房!碑吤鳚嵔榻B說,威海站交通樞紐站前廣場與城鐵威海站站房緊密相連,乘客從城鐵下車后即可步入站前廣場。 跟隨畢明潔的腳步,記者經過出站通廊來到站前廣場室內渙散大廳。渙散大廳寬闊亮堂,現已方案好的公交車、出租車站臺錯落有致地散布在大廳傍邊!俺丝蛷某氰F下來,就能乘坐公交車、出租車或私家車脫離!碑吤鳚嵳f,便利旅客的零換乘是威海站交通樞紐設計、締造地亮點地點。 據介紹,威海站交通樞紐客運新站包括客運綜合樓、室外三層大型停車場、客運配套辦公樓等建筑設施,預計2017年投入使用。其間,一期的施工使命是締造客運綜合樓,綜合樓地下一層為人行渙散大廳及設備用房,地上一層為售票大廳、旅客渙散大廳,地上二層為遠程候車大廳,地上三、四層為客運站辦公區域。 威海北站交通樞紐: 人車分流 各行其道 昨天上午,記者在位于高區的威海北站交通樞紐看到,建筑物的造型虛實比照激烈,要點杰出,立面極具現代感;建筑物各部分設計高低崎嶇,錯落有致,不只減弱了大體量建筑的壓抑感,一同也顯示出建筑物的輕盈與瀟灑,與不遠處的青山綠樹有機相融,相輔相成。 “這兒締造的是威海北站交通樞紐的地標建筑——椎體。”威海市城市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威海北站交通樞紐項目經理段玉慶介紹說,椎體選用鋼構造支撐體系與點支式玻璃幕墻相匹配,其橫截面為橢圓形,建成后與兩邊綿延的波浪式景象美化相配合,給觀者以清靈優美之感。 段玉慶表明,到當前,已結束站前廣場室外景象美化,根本結束室表里裝修,客運綜合樓室表里裝修結束總量的80%。 在段玉慶的帶領下,記者走進站前廣場。“站前廣場共分三層,一層為公交車場,二層是出租車蓄車場和社會車停車場,三層為人員換乘集散大廳。”段玉慶表明,公交車場設有30個公交停車位,并設有3個停車島,可供12輛不一樣班次公交車一同上下客;二層東西兩邊各有一個坡道與環山路銜接,出租車和社會車輛可由環山路駛入駛出;三層的換乘集散大廳與城鐵站、公交、出租、遠程車車場緊密銜接。 “站前廣場三層一體,以垂直立體交通實現了人車分流。”段玉慶說,威海北站交通樞紐充分體現人性化設計,層間交通主要以運送能力強的自動扶梯為主,自換乘大廳與各功能部位之間共設置20部自動扶梯,使乘客能夠在三層之間快速通行。不只如此,在公交車場、出租車蓄車場和社會車停車場,締造單位將人行區域舉高出車輛行進區域10余公分,并設立了人行護欄,有效地避免了人車交叉而易產生的交通安全隱患。 ■聚集施工亮點 架起12榀15噸大梁 在威海站交通樞紐客運新站三樓,12榀長約50米的大梁橫跨房頂,大跨度、高層高的候車大廳顯得氣勢非凡。 “房頂鋼構造通常采納單體網球構造和管桁架構造!碑吤鳚嵔榻B說,較之桁架構造,單體網球構造具有受力點集中和不穩定的特點。為確保施工質量,他們確定了施工難度較大的管桁架構造。佛山鋼構 “單榀管桁架重約15噸,設備桁架并非易事!碑吤鳚嵳f,在本年8月底架設桁架過程中,他們擬定了周密的施工安全方案和應急預案,終究選用兩臺汽車吊和兩臺塔吊配合一臺400噸履帶式吊機進行設備施工,終究歷經半個月的時間結束了設備與焊接。 筑起30米高差的 永久性邊坡支護 坡高、距離近、土質雜……在段玉慶看來,邊坡支護是威海北站交通樞紐締造中最難的一項。 威海北站交通樞紐站前廣場與城鐵站房緊密相連,站前廣場屋面便是國鐵站房的地面,兩個建筑單體基礎存在20米高差,鐵路路基和站前廣場基礎存在30多米高差,要在城鐵站房、鐵路路基和站前廣場之間締造永久高大邊坡支護,其復雜程度為國內罕見。 知難勇向前。項目締造方多次安排有關專家研究方案,并約請中國地質大學巖土專家徐光黎教授參加方案設計,約請中國巖土大師嚴柏鐸等多名專家學者進行了多輪的論證和優化,形成了邊坡支護方案,終究攻堅克難結束了項目的施工。